香港养和医院冻卵到底多烧钱?我陪闺蜜算完账,她当场愣住……

Last update on 2025年09月29日

开篇:
哎,你最近是不是也刷到好多冻卵广告?心动了,又不敢动……别说你,我有个客户Sandy,32岁,天天被老妈催婚。去年体检,AMH值掉到1.8,医生一句“卵子库存不太够哦”,她当场眼泪就下来了——这种焦虑,我太懂了。想给自己留条后路,可一查费用?懵了。香港养和医院名气是大,但价格表看得人头晕眼花,心里直打鼓:这钱花得值吗?会不会白折腾?

别慌!我直接甩个数字你感受下——养和基础冻卵套餐,16万港币起步!

这还只是“入场券”啊姐妹!当初Sandy看到报价单,手指掐得发白:“Lina,这都够买两个铂金包了?!” 但你真以为这就完了?后面还有一堆隐藏关卡…取卵前的促排针,一针一千五;取卵当天麻醉费,八千;每年储存费,四千八…像打游戏通关,一关一关收费,冷不丁就冒出新账单。
更扎心的是——取卵10颗,最后能形成健康胚胎的可能只剩一半…钱花了,希望却可能打折,这种落差谁受得了?

(干货硬核支招)

先泼盆冷水:香港冻卵不是有钱就能做!

政策卡得严:单身女性可以冻,但想用?必须结婚+配偶同意。意思是现在冻了,将来万一没结婚,这些卵子可能只能继续“睡冰柜”…
我客户Tina,38岁高管,去年在养和冻了20颗卵。今年想用,却因为还是单身,医院直接拒了移植申请。她苦笑:“花二十多万,买了份最贵的养老保险,却取不出来。”

关键细节:费用高低,竟和你的AMH值挂钩!

养和医生面诊时一定会查AMH(抗穆勒氏管激素),这数值决定了你要打多少促排针——针越多,药费越炸!
比如AMH<2的,可能得打12天针,光药费就冲上6-8万;而AMH>4的幸运儿,可能8天就够,省下两三万。
我陪Sandy见医生时,她AMH1.8,医生开了14天促排针。她捏着药单手抖:“每天一针1500,这哪是打针,是打我银行卡啊!”

真实案例:取卵数量≠最终胜算!

养和用的是玻璃化冷冻技术,复苏率确实高(约90%),但别高兴太早——取10颗卵,可能只有8颗成熟,受精成功5颗,最后能养成囊胚的或许就3颗…
表姐闺蜜阿琳,37岁在养和取卵15颗,最终只剩4个囊胚。移植两次才成功,前后总共花了40万港币。她后来跟我说:“以为冻卵是终点,其实只是起点啊…”

(附费用对比表:养和 vs 香港私立诊所)

项目 养和医院 普通私立诊所
基础套餐 16-18万港币 10-12万港币
促排药物(全程) 4-9万港币(按体重+AMH浮动) 3-6万港币
取卵手术+麻醉 约3.5万港币 约2.5万港币
胚胎首年储存 4800港币/年 3000-4000港币/年
胚胎复苏+移植 约8万港币 约6万港币

注:养和套餐通常含首年储存,但药费另计!

(答疑三点核心顾虑)

“养和是不是天价?有没有省钱套路?”

真不是瞎贵!他们实验室配备EEVA卵子评分系统,能筛选出潜力最高的卵子——相当于给每颗卵子做“高考体检”,提前避坑。但如果你年轻+AMH高,可以考虑只做基础套餐,药费另配(有些诊所允许外购药,能省一两万)。

“会不会一次取不够,得反复促排?”

很可能!尤其是35岁以上的姐妹。养和医生一般建议取至少15颗卵才“稳”,但很多人一次只能取8-10颗…我客户May取了两次,总费用飙到30万。她后来咬牙说:“不如当初直接加钱做双周期套餐!”

“后续助孕成本到底多吓人?”

冻卵只是存钱,将来用才是取钱!如果自怀失败,需要助孕妈妈(香港合法),成本直接翻倍——移植费8万+助孕妈妈补偿金约20万+法律流程约10万…轻松冲上50万+。


所以啊,冻卵不是拍脑袋的事。你先摸清自己的AMH值,约个养和初步咨询(约1500港币),让医生给你估个真实总价。
如果价格劝退…别硬扛!悄悄说,有些机构有分期方案,或者推荐性价比更高的诊所(想具体聊可以加微信:spreadhc,我帮你避坑)。
记住:花钱是为了买心安,不是买焦虑——卵子可以冻,但人生别冻住啊!

标签:
搜索:
思普乐助孕动态:
好孕百科:
推荐阅读:
推荐医院:
标签分类:
最新文章